近年來,隨著神經網路、深度學習等演算法的突破,大數據與運算能力的加速整合,及物聯網與感知系統的興起,帶動AI技術與產業的蓬勃發展,AI已經無所不在地存在於我們周遭環境中。且世界各國為了順應智慧化時代的來臨,紛紛投入AI的研究,甚至提升到國家戰略層級,就是為了在此AI浪潮中佔有一席之地,甚至是領頭羊的地位。因此,台灣為了在這波AI浪潮上站穩腳步,在發展AI技術時,應緊扣著我國既有產業優勢之方向開展,善用各領域優勢,以創造多元AI應用服務與價值。為實現我國未來朝向智慧化社會邁進之目標,更應進一步思考如何善用我國優勢打造優勢環境。
「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尼采的箴言同樣適用於台灣零售業,即使面對消費者的二「不」一「只」政策,依舊找出數位轉型對策,面對「新常態2.0」時代的衝擊,勇於找出全新出路。
健康居住產業以往只關注綠建築與綠建材,並不注重裝修的過程。為了因應市場追求健康普世價值、環境永續發展及解決健康空間長久以來遺漏的拼圖,綠建材領導廠商始帶動跨產業領域整合合作,重塑產業價值鏈,並通過獨特的平台商業模式創造市場價值,也讓全球綠建築與綠建材產業的缺角有了新解。
企業於供應鏈整合時,資訊共通標準的建立有助於獨特優勢的累積與整體產業發展,本文從學術研究出發,說明我國中小企業雖未達建立共通標準階段,卻是發展共通標準的關鍵時期。
從2015年起主要的ISO管理系統陸續改版,首先改版的是ISO9001:2015品質管理系統(以下簡稱ISO9001),接著是ISO14001:2015環境管理系統(以下簡稱ISO14001),最後在2018年底公告ISO45001:2018職安衛管理系統(以下簡稱ISO45001),這三種管理系統是組織中最常見的管理方法,各組織配合管理需要、經營發展或客戶要求,同時間會存在1個以上的管理系統,這時候管理系統的整合會是必須要面對的課題,本文將結合作者輔導的經驗,嘗試提出系統整合的建議方式,盼本文內容能為讀者提供具體參考。
「不重視溝通」以及「認為對方知道」都是管理者容易犯上的錯誤;在組織團隊裡,沒有充分的有效溝通,同仁們不會知道所做的這件事,它的意義與重要性,當然也不會清楚知道其價值所在,最後導致工作不積極且沒有創意。
創新不是一味的抹煞傳統,而是保留即興自由的空間,維持不受拘束的狀態,再積極運用本就存在的事物與資產,加上新的元素,重新組合出吸引消費者的故事。
近年來許多傳統農場轉型為休閒農場,提供遊客進行體驗與生態綠遊,但因各區經營之特色分區不顯著,經營模式易受複製而無法永續創造整體產業價值,透過頭城農場案例,分享如何運用各農場特色,創造新型體驗與永續發展
農業初級加工場的法規是修正「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新增第18條,指出「農民或農民團體以國產溯源農產品、驗證農產品、有機農產品、有機轉型期農產品或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農產品為原料,於一定規模以下且合法之農產品加工設施,進行特定品項之加工者,得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登記為農產品初級加工場」,也就是在現行的工廠登記外,由農業單位發給「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登記證,成為合法的加工場所,透過場證編號及連結食品安全法規,實際登錄生產資訊,以利追蹤追溯(輔導登錄食品藥物業者登錄平台)。雖相較於目前的工廠來說,農產品初級加工場較為簡易,但也是屬於合法的土地使用與建物,連結農業生產,合法使用農產品加工設施。而農民如考量營運規劃,可依照實際需求申請「農糧加工室」、「農產品初級加工場」或「工廠登記」,以利後續經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