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類的閃靈殺手早期蝦苗養殖技術由日本引進,採取高密度養殖技術,雖然養殖風險不低,但相對利潤可觀,每年為台灣賺進上億元的外匯。無奈環境污染加上有些蝦農引進不同區域的蝦苗,由於密集式養殖,蝦苗一旦遭受病毒侵襲,如星火燎原般一發不可收拾。蝦類白點病是目前危害全球養蝦產業最嚴重的疾病之一,受到蝦類白點病毒感染的蝦子在3至10天內死亡率高達100%。即使是輕微感染,蝦子未立即死亡,病毒亦可能潛伏在蝦體內,一旦養殖環境發生變化,仍會誘發潛伏於蝦體的白點病毒大量增殖,並迅速的感染全池,造成大量死亡。目前可以預防的方法是在養成過程中,定期檢測蝦池是否感染病毒。
螢光魚游進藍海生物創新技術除能挽救產業危機,也能進一步開創產業優勢,進入悠游無人的藍海,「會發亮的螢光魚」就是一例。2003年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當年全球四十項最酷的發明中,台灣研發出的螢光魚入選其中,別小看了這條魚,牠可是獲得了十多項的世界專利。創造出螢光魚的邰港科技,原本也在觀賞魚市場的紅海中翻騰,價格戰殺得慘烈,因不想坐以待斃,積極尋找出路,與台灣大學、海洋大學及中研院產學合作,進行研發創新。2001年,成功結合基因轉植及基因工程兩項技術,在青將魚或斑馬魚的受精卵胚胎內植入螢光魚基因片,研發出世界上第一條身體會發光的螢光魚。
健康種苗源頭把關台灣的蝴蝶蘭產業約有二成的種苗是利用親本授粉所結的種子繁殖,稱為「實生苗」,八成的種苗是藉由無性組織培養技術,將優良性狀的植株大量複製成為具完全相同性狀的種苗,稱為「分生苗」。分生苗雖可複製其親本植株的所有優良性狀,但也可能繼承親本所感染的病毒病,影響後續的生長與開花品質。因此必須經過病毒檢測程序,確定無病毒感染後,才能進行分生組織培養大量複製分生苗,此種程序也成為目前國際蘭花產業界的共識。帶病毒的分生種苗成為客訴主因,不僅栽培風險高,而且成為出口的障礙,造成國際觀感不好,因此,無病毒的健康種苗成為迫切的需要。也就是說,無病毒健康種苗是關鍵,是風險管控的源頭。無病毒健康種苗的篩檢,是基礎的把關工作。
記錄完整的安心保證制度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是一種農產品從農場到餐桌,在生產、加工、運輸、銷售過程完整記錄的安心保證制度,自1985年起歐洲國家積極投入調查研究並決定導入食品訊息可追溯系統,歐盟自2005年1月1日起規範所有食品的銷售與販賣,均必須具備可追溯生產者或加工者之資訊,並設定2008年境內食品產銷履歷制度全面法制化,規範輸入歐盟農產品的各國生產者必須事先取得EurepGAP認證。鄰近的日本則從2001年開始推動相關制度,並在2002年列入重要施政項目之一,預計2010年前,建構完成所有食品的履歷追溯環境。
在筆者多年輔導商圈塑造及發展經營的過程中,深深體會到這是個「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的時代,必須重視「傳統產品包裝與設計」、「傳統性商品創新」、「產品演生的附加價質」,也發現到「懷舊、感動性、故事性商品」及「體驗、養生性商品」始終是吸引消費者目光的焦點,除此之外,「善用媒體行銷」也是借力使力的一大要訣。舉筆者曾輔導的內灣商圈為例,內灣是一個客家的小聚落,早期因伐木及採礦曾風光一時,後因伐木及採礦的禁止開採,地方從此沒落。七年前筆者第一次到此地,感覺內灣真的是一個非常寂寞的小鎮,晚上六點一到街上沒有半個行人,沒幾戶店家,想吃個麵還要回到關西。
莊記柿餅人文美食去過傳統客家村北埔鄉的民眾,總會對滿街販售的石柿印象深刻。這其中「莊記柿餅」總是門庭若市,更直接帶動當地特殊風味美食行銷全台的熱潮。經營者莊小姐原本擔任醫院的護理長,經常撥空回故鄉北埔鄉,當地在經濟部商業司商圈再造計畫下,讓原本靜寂的小鎮人潮不斷,處處顯得繁榮。遊客至北埔遊玩,多少都會購買伴手禮,石柿是其中相當受歡迎的風味美食。但莊小姐總覺得滿街販售的石柿店家缺少了點什麼,於是,她想若能在產品裡加入人文歷史,一定能讓產品更有價值創造。沒多久,莊小姐毅然辭掉工作,回鄉種柿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