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新大學副校長陳清河》整合內容技術供應鏈 OTT台灣隊衝出新「視」力

瀏覽數:1211
關鍵字:


【文/蘇芩慧 攝影/謝美姿 圖片提供/世新大學、東方IC】

  「OTT的好處在於它可以使用行動平台也可以使用固定平台,固定平台可以收看長一點的影片,例如:電影、影集,適合在家殺時間;但在交通工具上看OTT,就不太適合看長劇,而是短的影片。不過所有泛娛樂型的內容,都是OTT兼容並蓄的對象。」世新大學副校長陳清河分析後疫情時代OTT再創營運巔峰的原因。

  就以台灣為例,在疫情期間,多數民眾選擇宅在家,更加重倚賴媒體掌握外界訊息,讓有線電視、無線電視媒體都有所成長,但更明顯提昇的是OTT、MOD,以及由傳統媒體、雜誌、電視台、新聞網站設立的APP TV。「因為它可長可短、內容多元、方便移動,能讓人長時間隨心所欲享受娛樂,特別是民眾為防疫考量,放棄前往電影院等實體娛樂空間時,但需求娛樂的時間又比過往增加2∼3倍,OTT正好能滿足民眾增加的使用胃納量。」

  陳清河進一步說明,一般電視台的製作、播放、傳輸是自己來,或者把別人的節目帶拿過來轉播。但OTT則是一個「All in One」的內容蒐集場,任何型態的作品都可以放進上游供應端,包含戲劇、電影、音樂、電子商務等;消費者「One for All」使用不同載具來觀賞。「疫情當下,家用PC或行動載具更是OTT的天下,再加上台灣使用者習於上網吃到飽的文化,也讓OTT的營運創新高。」

大數據加持 洞察觀眾需求

  陳清河認為目前OTT平台還無「法」被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管制。「NCC的《廣播電視法》可以管理無線電視、有線電視、公共電視;《電信法》則能管理MOD,但目前都還無法將OTT納入管轄對象,因此,必須等待研擬中的《視聽串流服務法》正式上路。」只是《視聽串流服務法》還停留在草案階段,所以現階段OTT能提供的內容比有線電視、MOD更自由、彈性,在吸引觀眾的部分占有優勢。

  「除此之外,OTT結合自適性串流(Adaptive Bitrate Streaming, ABS)技術讓節目長度、播放時間,甚至消費方式、營運模式都相當自由。」陳清河舉例,以業者的獲利來源來說,OTT就包含廣告模式、訂閱、單片租借3種,但有線電視主要是仰賴廣告與訂戶,無線電視更只有廣告這項。在經營方式、內容規範都相對多樣化的情況下,OTT當然更有潛力扶搖直上、水漲船高。

  再來就是大數據(Big Data)更讓OTT深入掌握用戶的消費習慣,「過去電視台是單向、一對多的服務型態,像是無線電視台無法即時得知收視者的資訊,有線電視僅能大略了解訂戶的組成,但OTT就能掌握到誰在用、用什麼、怎麼用、在哪用、用多少,所以視聽串流媒體真正厲害、應善加利用之處即在其數位軌跡(Digital Footprint),透過大數據更了解消費者所需,進而衍生更客製化的電子商務服務,這也能成為OTT的最大營收來源。」

  不過,雖然OTT技術門檻可低可高、彈性大,任何人都可進入市場,但是當消費者滿足了量的需求後,就會開始追求質的提昇,在經過一輪淘汰賽後,那些質感不足的OTT便會慢慢被淘汰。他比喻,「以後的OTT會『萬佛歸宗』,僅剩幾家而已。經得起考驗的平台必定是擁有足夠內容、技術以及資金等資源的業者,這3件事會決定一個OTT平台的未來。」

消費產製鏈完善 OTT市場才走向成熟

  目前台灣較熟悉的OTT影音平台如CATCHPLAY、LiTV、Netflix、KKTV、Fox+、Yahoo TV、抖音、愛奇藝、WE TV、LINE TV、Google Play電影等,真是百家爭鳴。但是值得探討的是,當民眾越來越廣泛使用OTT影音平台,是否可以和「台灣的OTT平台市場已經逐漸成熟」劃上等號?陳清河認為,要判斷OTT市場的成熟度,必須從消費市場與產製市場兩個面向來看。

  他以全球幾個重要的OTT市場來分析,就消費市場而言,「目前全球前5名為美國、中國、日本、英國以及德國。這之中,美國屬於付費使用者的『使用者平均營收貢獻值』(Average Revenue Per User, ARPU)較高,至於中國則是依靠強大的十數億人口優勢。」然而,支撐起後端消費市場的,則是前端內容的產製市場。陳清河表示,在這波疫情影響下,產製業者受惠相當大,特別是「韓國可說是最大贏家!」雖然韓國人口才5千多萬人,本地的消費市場不大,但產製市場經營的相當廣闊,而且能跟得上國際潮流,當然也是因為韓國與Netflix的營運緊密扣連有關。

  陳清河點出關鍵,「Netflix雖然以美國內容為主,但是跨國經營時必須跟一定比例的在地作品合作。韓國內容創作者便搭上這個大利多,透過與Netflix合作創作作品,不僅擁有更多產製機會,還能獲得更豐厚的資金支持。」除了韓國,中國原本就擁有極豐沛的連續劇、電影創作能量,當網路平台崛起,更加速產製業者傾巢而出,受惠亦大。

  因此,「台灣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當台灣的OTT消費市場、產製端足以形塑出價值鏈時,就是這個產業真正成熟的階段。此一OTT產業價值鏈可概分為內容供應商(Content)、平台業者(Platform)、網路供應商(IP Network)、終端設備供應商(Devices)4部分。

打造OTT國家隊 走出去打世界盃

  就台灣現今投入發展OTT的業者來說,可以看到電信業者與電視台等轉戰新領域的趨勢,但兩者的利基不同,「電信公司擅長技術、傳輸與大數據,但需要多跟其他內容業者合作,所以電信公司會運用併購、策略聯盟、授權、交叉持股等各種經營模式,來促成OTT發展及開拓內容豐富度。」對於電視台等內容產製者,陳清河也建議「小孩不要騎大車」,若電視台想經營OTT,不如先量身訂做自己專精的內容,例如:娛樂、財經等,經營出自家獨特的優勢,若一味想要做大,恐有心有餘而力不足或有被大企業併吞的風險。

  盤點台灣的優勢,自製IP影劇品質越來越叫好又叫座。從近期引起話題的《誰是被害者》,再往前回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我們與惡的距離》都能看出在內容產製領域的實力,不過台灣的市場胃納太小,陳清河認為業者唯有走出去才能長久立足,但前提是須具備規模、格局、創意、文化及國際化,單靠企業一己之力可能很難,「這就要談到國家隊的整合。」

  陳清河語重心長地說,除了前面提過必須儘快推動法規的完善以外,建議由政府主導戰略,籌組一支OTT國家隊一起拚!以在內容輸出非常強勢的韓國為例,「韓國3大無線電視台包括KBS、MBC、SBS曾合作推出OTT串流影音平台『Pooq』,後來再結合SK Telecom韓國行動電信服務公司旗下OTT平台『Oksusu』,共同成立串流影音平台『Wavve』,如此一來不僅能提供大量韓國電視台產製的節目,更能透過與SK Telecom結盟挹注資金,達到集合內容資源、技術資源以及資金的目標。」也正是集結了諸多資源,才讓韓國累積邁向全球通路的能量、進而成為如今重要的內容產製國。

  若台灣還停留在以單一業者來進行整合,雖然仍可藉由結盟等方式進行,但資源終究有限,「靠企業自行運作達成這個目標相對困難,仍然需要政府登高一呼!」當想要積累足夠的力氣以力拚國際勢力,由政府出面牽頭更是不可少,當台灣有能力更全面性的整合內容(Contents)、平台(Platform)、網路(Network)、載體(Device),打造出OTT國家隊與世界群雄競逐,也並非是不可達成的夢想。

  在傳播領域深耕多年的世新大學,身為重要的育才機構,在教學策略上,是否早已因應OTT全球風潮進行超前部署?陳清河說,世新大學已開設相關的OTT課程,不過想讓課程正式上路並不如想像的容易,他分享其中的眉角,「由於OTT行業從上游產製產業鏈,到下游接收端之間的細節很多,學校若要開設OTT產業相關課程,就要跟行政院統籌各部會一樣,彙集好幾個學院、學系一起設計課程,分別針對技術、內容、市場、大數據的層面切入。」除了課程之外,世新大學也陸續完成全媒體大樓、雲端數位學習中心,以及明年即將完成的大型LED智能攝影棚,藉由實作成果兌現上述的課程設計。

  就傳播學院而言,可專注於內容的創意與產製;管理學院可提供網路資訊、大數據技術,乃至於商業模式、社會經濟面向的分析,例如:疫情為OTT帶來的影響;法學院則能由OTT法規面切入,提供智財權的專業知識。陳清河笑稱,透過世新大學這樣一支OTT學院隊,就可作為未來組成國家隊的完整預演!

 

【完整內容請見《能力雜誌》2020年6月號,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