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機器發展困境看企業組織:企業管理的有機化

瀏覽數:1744


  近幾年,因為人類在演算法上面的大演進,人工智慧相關議題的討論越來越熱烈。也因為人工智慧開發迅速,工業4.0、智慧製造、物聯網等議題持續不斷發燒。也進而讓「機器取代人」成為未來的趨勢走向。然而,並非所有人都看好機器的前景。機器在未來究竟能不能代替人類,始終是個未解之謎。畢竟,在現階段,我們無從得知具有人工智慧的機器本身是否具有主動進行思考或行為的能力,亦無法得知在未來機器到底會不會產生自我意識,或永遠只限於作為一種工具。因為機器乃透過人類設計出的演算法進行作業,且在設計之初,機器的作業方向就被直接定位,使其變作是一種手段和方法,而非行為本體。例如:今天如果把打敗棋王李世石的Alpha-Go放到一間雜亂的房間,縱使幫它裝備上各種掃具,它仍然無法主動進行清掃作業。人工智慧在處理許多事物上,縱使展現出了極高的效率,或是過人的學習力,卻仍表露其有限性:縱使擁有人工智慧的機器,也無法自主地產生自我意識(例如:在沒事做的一天開始思考自己是誰)。

  在探討許多差別後,我們可以發現機器與人類有著根本的差別:慾望的有無。打從我們呱呱墜地,就被許多慾望與生存危機所環繞。我們一離開媽媽的肚子,就要開始與生存課題奮戰。我們必須知道哪裡有食物並自己去尋找;而機器則不然,它們不會因為今天不進行演算,就面臨被破壞程式碼的危險(亦沒有工程師會以破壞自己辛苦寫出的程式碼作為對機器不聽指令的懲罰)。嬰兒時期的我們,看到會動的物品,或是小動物等等,就會因為好奇心主動靠近,即是因為某種欲望所驅使。青春期的我們,為了要在未來找到好工作、過上好生活,便開始日以繼夜地念書或練習專業技能。成年時,我們嘗試將自己打扮成最好看的樣子,以吸引異性的目光。在上述的階段裡,若沒有那些讓我們想努力的慾望,我們將不會產生任何上述行為。然而,機器卻在這方面與人類大相逕庭。機器打從被製造出來開始,就僅是某種幫助人類工作的工具,而不是慾望的產生者。機器因為缺乏慾望和自我意識,而失去了行動的自主性:通常都是被下了某個指令後,才會開始動作,即便是自動駕駛汽車,亦需要在駕駛人輸入目的地之後才能開始運作。

        筆者偶然將人工智慧與機器在未來發展上面的限制,套用到企業管理上,竟然發現了許多雷同之處。企業內部組織之於企業本身,就好像演算法之於機器。企業內部繁雜的組織不會自行產生意識和慾望,而是如機器一樣,作為人類達成任務(經營管理)的工具。雖然嚴謹的組織設計造就企業處理事務的高效率,卻同時讓我們很難在沒有上級命令的狀況下找到其他的目標,或是做出其他的產出。在這種狀況之下,我們是否能夠就對比機器的無機性與人類的有機性,或是機器之無欲無求對比人類的七情六慾,產生新型態、有機的組織管理模式,創造出與偏向人體運作而非機器運轉的新組織型態?

  若我們賦予企業裡的每個組織每個單位創造自己組織結構的權力,就好像人類的胚胎一樣,最初什麼都沒有,但經過許多激素或外在環境的刺激後,有些組織發育成了心臟、有些組織發育成腸胃、有些組織發育成腦等等。身體裡的每個器官不一定都有相似的構造與構成,但整個人體卻可以因各個器官自主且和諧的運作與分工,維持運行而不會崩解,亦不會因為缺乏目標或慾望而成日不為所動(雖然身體許多動作看起來好似皆由大腦所控制,但仍有像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反射神經等無須經過大腦的指令自行運作)。為了防止企業因為組織造成的阻力失去本身的自動性,我們可以重新定義企業內部組織的形式。若我們能夠將企業組織塑造成一個與人體相似的有機體,在經營管理上,將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讓組織自行產生意識

        機器現階段無法超越人類的原因就在於,它無法自己產生慾望和需求。而公司的組織亦同,若僅將各行政部門當作各項任務的執行者,就會使整個公司變作一台巨大的電子機器,雖然龐大且有效率,但若沒有決策者的指令,整台機器就會陷入無事可做的休眠狀態(例如:除了自行學棋和與對手比賽之外,Alpha Go基本上閒得發慌,但它卻無法自動的去找事情做。)如果我們適當的賦予公司裡的各個單位,甚至每一個職員都擁有自行設定目標與決策的權力,公司將會逐漸產生無形的自我意識(可以是成員們所匯聚成的共識或默契等等),組織的運作將不只依賴上級的命令,而是每個單位都可能自行活動、增加任務和創造價值。

二、自動派生新的功能性部門

  許多企業部門在成立之初,就會產生既定的營運架構,以維持並穩定整個企業的運作。然而,有時不同部門不一定需要具有相同的結構。就像我們不要求心臟和肝臟要有相同的細胞組成,肝臟會因為本身的任務需要發育出膽管、肝門靜脈等組織;而心臟則亦因應本身的任務產生了冠狀動脈和心肌等構造。若公司裡各個單位在察覺有其任務必須的狀況下適度產生或刪減組織,以成為一個目標導向且因應任務需求的組織,亦可以將效率最大化。

三、監督平台的重要

        一旦我們賦予各單位強大的自主性,各單位失控的可能性亦會提升。例如:某單位主管為了酬庸而設立人頭機關,以申請更多預算;或某單位為減少人事費用而恣意刪減必要的職位等等。為預防將組織有機化帶來的失控風險,我們就必須在公司內部設立強大的監督機構,就像免疫系統幫身體殺死不正常增生的細胞以預防演變成病灶等等。若透過強大的監管機構維護有機的公司組織,令其只向對的方向發展,就可以免除組織有機化帶來的顧慮與擔憂。

結語

  要讓龐大的企業組織有機化,本就不是件易事,然有機與無機乃一光譜,而非單一標準的二分法。若能將組織在有機/無機之間找到最合適的定位,不見得要全盤改造或強行重組,亦可以從其他枝微末節之處對企業組織的運作重新活化,提升並且再造生產力。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