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AP職能導向課程品質認證導入

瀏覽數:8948
關鍵字:


一、前言

  人才資源發展攸關產業發展及競爭力,尤其在知識經濟與全球化環境下,競逐人才已然成為各國政府重視的課題,並投入大量經費於人才發展制度。然因應產業結構與技術快速變遷,政府部門或訓練機構所提供的訓練,必須實際掌握各產業內企業與勞工的需求,避免供需失衡的訓用落差。

  勞動力發展署102年起推動「iCAP職能導向課程品質認證」,目的在確保課程的規劃實施與學習成效皆基於此產業所需的職能,且具一定水準的辦訓品質。通過品質認證的課程將核發品質認證標章(即標章使用書)。未來企業或個人在選擇課程時,可以參考作為用人標準或規劃內部訓練;培訓單位並可據此開辦產業需求的課程。

二、目前之執行現況

  此計畫推動後,目前計有13門課程通過;然有更多的課程已送審但未通過,所以門檻可說不低。以103年來說,通過的課程技職課程有九門、管理類別有四門獲得認證標章殊榮。目前,有更多的課程在審核當中。其採隨到隨審制,相信未來陸續將有更多的課程投入此一領域。

  職能導向課程區分為「職能基準課程、職能基準單元課程、職能課程」三大類。其內涵如下:

  1. 職能基準課程:即勞動部公告採認之職能基準。
  2. 職能基準單元課程:指勞動部公告採認之職能基準中,部分職能基準單元為其依據,所發展的訓練課程。
  3. 職能課程:指因產業或特定組織之需要,透過職能分析所建構的職能模型為依歸,所發展之訓練課程。

  由上可知,訓練單位若要從事第三類型的職能課程,必須自行分析及規劃課程職能,明確對應至全部或部分職能單元。目標是「學習者可習得所對應職能應具備之職能內涵,並具備能展現所對應行為指標之能力水準。」建議欲自行職能分析者,亦可參考國內外職能資源作為課程規劃依據,以收周全嚴謹之效。

三、職能分析如何著手

  職能課程特別側重產業需求分析面,因為沒有產業需求就沒有職能導向課程。課程鎖定主要對象進行分析、進行先備條件的設定。例如:觀光旅遊當前被政府列為六大新興產業,辦課單位就可以直接選定「導遊」就是要進行培訓的iCAP課程嗎?答案是不行,需先收集標的的產業資訊,再經有邏輯的歸納與推演,呈現職能分析佐證!

  同時,icap課程依認證綜合國內外發展職能導向課程之經驗,結合職能導向課程特性,將諸多指標依照ADDIE教學設計模型,進行十個指標審核。十個指標全部通過,課程才能獲得icap標章。
  ADDIE五大面向及指標,分別為:

  1. 分析(Analysis):包括職能依據、課程地圖兩項指標。
  2. 設計(Design):包括教學/訓練目標、課程內容兩項指標。
  3. 發展(Development):包括教學方法、教材與教學資源兩項指標。
  4. 實施(Implementation):包括課程辦理指標一項指標。
  5. 評估(Evaluation):包括學習成效評量、學習成果證據、監控評估兩項指標。

  此外,須有利害關係人群體參與訂定的證據,以增加其專業性及週延性。iCAP職能導向課程特別側重此前端的需求面,完整後再規劃整體課程學習路徑。

  已經辦理過的課程才可申請職能認證課程。培訓單位先就企業組織的內部訓練、訓練機構的一般公開班、訓練機構連結技能檢定的訓練,進行解構式的職能重組與關聯式聯結。例如:依據行為指標及對應之職能內涵、依據難易或層次進行重組、對應職能級別以開展課程。呈現出相互呼應的課程內容與課程目標融貫連結,建構出有系統性、層次性、完整性的學習流程。

四、職能課程內容的實踐

  iCAP課程的課程成效要具備「成功完全某項工作任務或提高個人及組織現在及未來績效所應具備之知識、技能、態度或其他特質之能力組合。」規劃課程內容必須回應訓練目標,且涵蓋需對應的職能內涵;在教學方法上依據訓練目標、對象及內容屬性、學員的個別差異實施,並要說明訂定方法的原因。

五、職能課程效果的評估

  如同TTQS評鑑,展現具體的學習成果亦是重要一環,且要呼應訓練需求。有效的成果證據能顯示學習成效移轉、弭平企業的職能落差、企業的績效目標可以達成(超標)、改變受訓學員行為等。

六、附件:相關表單

  iCAP職能導向課程品質認證的精神,在於職能設計與後續課程展開必須環環相扣。因此,一套有效的能力指標系統將是關鍵。以下臚列職能課程中建議的相關具體表單,提供讀者參考。

【參考資料】

  •  iCAP職能發展應用平台。
更多資訊請參考...
{{item.title}}
生產力中心提供的活動資訊
{{item.title}}
相關出版品...